深海征途2030 作者:勞拉.特雷特韋
內容簡介:
太空是夢想,深海才是現實?
當全球聚焦向上仰望,另一場極具商業潛力的拓荒行動,在深海展開
本書生動記錄「2030海床計畫」,以及——
國家、科學家與投資人的世紀賭局
★《環球郵報》2023 年最佳非小說類圖書
★《科學新聞》雜誌2023年最佳圖書
>>地球最深處,誰在書寫未來?>>
在浩瀚的南冰洋,夜色深沉,探測船「壓降號」的甲板上燈火通明。
科學家們緊盯著雷達,焦急地等待多音束聲納發回的數據。
螢幕上,一條蜿蜒的裂縫逐漸成形,顯示出一片未曾見過的地貌⋯⋯
由日本財團與跨政府組織GEBCO於2017年發起,
並受聯合國支持的「2030海床計畫」,
目標是在2030年前完成全球海底地圖的測繪工作。
>>深海賭局的幕後推手,億萬資本與傳奇人物齊聚>>
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、避險基金天王達里歐、
Salesforce執行長貝尼奧夫、維珍董事長布蘭森、傳奇導演卡麥隆,
爭相投資關注的海底拓荒計畫。
這片未知海域的資源價值,可能高達數百億美元,
這不只是單純的科學冒險,也是國際爭奪與環境爭議的核心。
更是一場充滿陰謀、勇氣與希望的賭局。
>>下一個值得關注的海域:南冰洋>>
當國際社會爭奪南海與北冰洋的海權時,南冰洋成為真正的戰場。
這片全球最孤寂的海域蘊藏豐富的能源與深海礦物,
對全球供應鏈、氣候平衡與資源分配具有戰略性影響。
這裡的測繪與開發,除了改寫深海的經濟與生態規則,
更將決定未來幾十年的地緣政治新格局。
>>讓小國不惜一切也要跟大國對賭>>
科學家繪製的海底地圖,在政治家與商人眼中是未來世界的版圖,
在小國眼中,是不惜一切也要跟大國對賭的機會。
大國野心——
【美國】透過AI技術與私營企業合作,將測繪數據轉化為軍事與經濟優勢。
【俄羅斯】以科學考察之名,試圖擴大經濟專屬區,並部署深海軍事設施。
【中國】利用「科研」名義,搜集深海敏感數據,為資源占領鋪路。
小國突圍——
【帛琉】與探險公司合作,用測繪數據換取財務支持。
【吉里巴斯】支持深海採礦,以期翻倍國內GDP。
【南非】推動國際合作,將深海技術應用於經濟與漁業保護。
——台灣讀者必讀《深海征途2030》的理由——
1. 深海:從平面競爭到垂直角力的新戰場
過去的海洋衝突以陸地為基準,平行向外延伸,形成我們熟悉的經濟海域。然而,隨著深海無人機、聲納等設備進步,國際爭奪已轉向深海的垂直空間。這片無法依賴陸地參考的未知領域,資源歸屬正成為全新的焦點。
2. 台灣的地緣優勢與挑戰
台灣位於亞太樞紐,使其與海洋資源及國際局勢息息相關。南海作為台灣航線的重要通道,其資源爭奪與主權爭議,直接影響我們的經濟與國家安全。我們是否也能在這場全球深海征途中,找到台灣在應對氣候變遷、能源轉型及國際競爭中的新方向?
3. 深海的啟示:未來如何形塑
公元前47年,凱撒大帝以「我來,我見,我征服」書寫歷史。而今,在我們的深海,全球各國正無聲無息地展開一場波瀾壯闊的征途。作為深海議題的參與者與影響者,我們的未來該如何選擇?這本書提供的不僅是答案,更是啟發。
各界好評
「毫無疑問,海洋在我們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——從交通運輸到地球健康,再到長期的永續發展。《深海征途2030》揭示了這一龐大且不斷變化的力量,幫助我們聚焦許多尚未解答的問題,同時美麗地提醒我們,教育和保護這片水域是多麼重要。」 —— 加勒特.麥克納馬拉(Garrett McNamara),大浪衝浪者、《百尺巨浪》紀錄片聯合創作者、《海的獵犬》作者
「這是一本令人著迷的海洋之書,充滿緊張刺激的冒險、至關重要的探索以及政治角力。特雷特韋帶領我們深入海底,巧妙地展示了這一切為什麼如此重要。」 —— 海倫.斯凱爾斯(Helen Scales),劍橋大學教授、海洋生態保育機構的科學顧問
「《深海征途2030》是一封迷人的、充滿詩意的情書,獻給我們的星球,還有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去了解這片『無意識』的人——科學家和探險家們。特雷特韋以深入的報導帶領我們踏上了一場令人敬畏且謙卑的冒險,讓我們意識到對於我們的家園,我們仍有多少需要學習。」 —— 賈馬爾.約易吉斯(Jaimal Yogis),全球暢銷繪本《所有的波浪源於水》(All Our Waves Are Water)作家
「哇,這真是一場了不起的冒險旅程。沉船、章魚花園、高達帝國大廈的珊瑚礁、1.1萬年的海綿、深海機器人——這是一場地球上的異世界之旅。這本書不僅是關於繪製海洋底圖的史詩探險,更是對我們幾乎未知的星球生命和謎團的探索。《深海征途2030》是那種罕見的作品,它將徹底改變你看待我們世界的方式。」—— 傑夫.古戴爾(Jeff Goodell),古根漢獎得主、《大水將至》(All Our Waves Are Water)作者
「特雷特韋在《深海征途2030》中提出的問題,並非在於是否應該繪製和探索深海,而是關於這些探索應該如何進行、由誰來掌控,以及會留下什麼樣的影響。深海可能會成為我們的下一個亞馬遜——被嚴重掠奪和破壞。或者,它也有可能成為我們的下一個南極洲,受到國際條約的保護,為科學而保留。Trethewey對這片『地球上最後一個真正神祕的地方』的知識和關係所進行的詳盡記錄,無疑能幫助我們走上正確的道路。」 ——《大西洋書評》(Atlantic Books Review)
「特雷特韋敏銳的觀察力展示了海洋探索背後的人的故事,讓人性的光芒在這場深海的登月計畫中閃耀。非常值得一讀。」 —— 《出版人週刊》(Publishers Weekly)
「對深海探索令人著迷的一瞥。對環保人士、海洋探險愛好者以及關心環境永續的人來說,這是必讀之作。」 ——《柯克斯書評》(Kirkus Reviews)
「這場海上冒險追隨著那些科學探險家,他們正以精細的細節繪製海底的地圖。但正如對未開拓領域的任何探索一樣,繪製海底地圖也可能危及這片大部分未受人類觸碰的地區。」 —— 《科學新聞》雜誌(Science News Magazine)
「這是一部引人入勝且恰逢其時的紀錄,講述了全球的發明家、科學家、商業人士和政府如何共同推動繪製海洋底圖的努力。」 ——《環球郵報》(The Globe and Mail)
作者簡介
勞拉.特雷特韋(Laura Trethewey)
作為一位國際知名的環境與海洋記者,特雷特韋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扣人心弦的敘事風格,深入探索人類與海洋的複雜聯繫。她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創意寫作碩士課程,現任教於加拿大安大略的謝爾丹學院(Sheridan College),並曾擔任溫哥華水族館「Ocean.org」的資深撰稿人,長期關注海洋保育。
她的前一本代表作《瀕危的海洋》(The Imperiled Ocean)深刻描繪海洋在人類文化、經濟與環境中的多重角色。而在最新作品《深海征途2030》中,特雷特韋踏上了一場身臨其境的深海冒險。為了記錄「2030海床計劃」(Seabed 2030)這個足以改變人類未來的重大專案,她親自登上探勘船「鸚鵡螺號」(Nautilus),深入冷黑的深海世界。她目睹遙控潛水器(ROV)捕捉從未見過的奇異生物,探索如外星般的深海火山熱泉,甚至揭開千年沉船的祕密。
這不僅是一次科學探險——她揭示了國家之間的資源爭奪、地緣政治的暗流,以及商人對深海礦產的野心。在北極,她看到各國競相畫出海底版圖;在墨西哥灣,她見證深海如何成為地緣政治的新戰場;在商業談判桌,她聽到商人不惜改寫國際規則也要爭取新地圖的命名權。透過這些實地經歷,她帶領讀者探索深海的神祕與人類的野心,並引領我們重新思考海洋與未來的關係。
特雷特韋擅長以獨特的視角呈現深海議題,文章常見於《華爾街日報》、《史密森尼雜誌》、《衛報》、《大西洋月刊》和《環球郵報》等國際知名媒體。
譯者簡介
洪慧芳
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,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MBA,曾任職於西門子電訊及花旗銀行,目前為專職譯者,從事書籍、雜誌、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。譯作包括《控制邊緣》、《柏南克談聯準會》、《謬誤與真相》、《貝佐斯新傳》、《加密貨幣之王》、《懲罰貧窮》、《挺身而進》、《恆毅力》等書籍。
深海征途2030.pdf - 34.9 MB